首页

sm

时间:2025-05-23 10:41:48 作者:关注巴以局势:加沙多地遭袭击 以军发出大规模撤离令 浏览量:92900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实习记者 余洋

  有关中国下一座“奥运之城”的讨论,再起波澜。

  9月26日,上海副市长解冬在介绍上海推进世界著名体育城市建设有关情况时透露,上海已成功申办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比赛,并表示作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承办地,2024年5月举行自由式小轮车、滑板、霹雳舞、攀岩四项运动的赛事项目。

  在很多人看来,这有迹可循。就在今年5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造访上海,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会见巴赫时提出,上海将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并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一席话引发外界各种猜测。

  上海一心要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其中,拥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的组合体系,在举办国际顶级的重大赛事、职业联赛方面全球领先,是关键要素。就职业体育来说,上海不缺底气,但要达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这一目标,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环——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

  迄今为止,上海尚无承办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经验。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先后举行,国际大型综合性赛事的中国“朋友圈”不断扩围,俨然成为中国塔尖城市的“硬性指标”。传言已久的上海,会迈出这关键一步吗?

  “申奥”情结

  早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后,有关上海“申奥”的话题就开始出现,并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卷土重来”,并掀起当地强烈关注。回顾这一历程,不难看到当地人对于“申奥”不断加深的憧憬之情。

  2011年,一则“据传上海拟申办2028年奥运会”的消息风靡网络,甚至“煞有介事”地透露了“奥运预留地”所在区域。但很快,官方就在接受采访时予以否认,他们提到,这条“谬传”源于上海举办世游会期间,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一句“上海有能力承办奥运会”。

  尽管这则传言以“假消息”收场,却拉开了有关上海“申奥”长达十年的讨论。

  2014年,一边是北京、张家口二市步入申报冬奥会的流程,一边则是上海市“两会”期间关于“申奥”的提案受到热议。当时,时任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汪小澍建议,上海应考虑申办2028年奥运会。“纽约、巴黎、伦敦和东京这四个国际顶尖大都市在2012年、2016年和2020年三个奥运周期中先后登场亮相”,上海“申奥”象征意义也不言而喻。

  当时,也不乏有人持保留意见,如时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陆小聪就认为,上海“申奥”必须考虑明白,奥运能带来什么、又需要付出多少?在他看来,举全市之力申办一场并非当务之急的盛会,考量社会的价值观判断,对于经济增长而言也非唯一的最佳途径。

  但上海国际化程度愈加提升,奥运会的“缺位”就显得愈加“刺眼”。

  2015年,上海社科院发布《上海“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路研究》一书,再次提出“上海应该申办2028年奥运会”。援引上述汪小澍的理由外,该研究报告还提及2016年即将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其代表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到2018年,官方也开始行动。先是上海主动反思体育城市建设短板,直陈“没有举办过奥运会这种顶级、全球综合性赛事”是上海的差距;而后,上海政府采购网发布公告《关于申办2032夏季奥运会可行性研究服务的单一来源公示》,被媒体解读为“有意申办奥运会”。随后,上海市体育局解释此举属“构建赛事体系的基础性研究”,无需“过度解读”。

  但此时,舆论中支持上海“申奥”的声音已然占据上风。奥林匹克专家易剑东甚至据上述公告分析奥运申请流程指出,“上海市2018年年底探讨申报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可行性,是一个合理的时间节点”,提前规划和布局将使城市在“申奥”时更有优势。

  尽管最终缺席2032年奥运会竞逐,但上海规划中关于申办顶级国际综合性赛事已有所表达——2020年,《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出台,提到“充分发挥长三角三省一市各自比较优势,共同申办举办顶级国际综合性赛事和国际单项赛事”。

  办赛能力

  迎接大型综合赛事项目,上海早已做好准备。

  早在2011年,上海就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可“有能力承办奥运会”。如今,如首都体育学院教授兼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高级顾问拉兹洛·瓦伊达分析,从地区的办赛能力和经济规模考虑,中国至少有十座城市具备举办奥运会的能力。面对更多潜在“竞争对手”,上海也并不逊色。

  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上海承办的专业赛事上。

  2019年,被业内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赛事的F1比赛,将其里程碑式的第1000站选在上海。当时,作为承办方的上海久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杨亦斌曾提到,当时伦敦、俄罗斯城市均有意争取。上海最终脱颖而出,背后是当地浓厚的赛车观赏文化,以及多年经验累积下的办赛实力。

  一个例子是,F1最初进入中国时,北京、珠海等城市先后与F1结缘,但因种种原因未能真正引入中国大奖赛,有业内人士分析,更早一步向F1示好的珠海就差临门一脚,但其赛道软硬件均未通过国际汽联验收,最终不得不“拱手”让给硬实力更为突出的上海。

  除了F1之外,上海网球大师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均已举办多届,未来,2024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2026年场地自行车世界锦标赛等重大赛事还将接连落落“沪”,无不显示出国际赛事对于上海区域优势、场馆优势、配套优势以及接待优势等因素的认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引进,上海还筹划自主举办国际性赛事,进一步释放办赛能力。

  在上海最新规划中,一个“3+3+3”自主品牌赛事框架得以确立,其中,第一个3,即“三上”,上马、上艇和上帆;第二个3,即足球、篮球、排球3个明日之星赛事;第三个3,即上海超级杯、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和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

  根据国际专业体育智库量子咨询与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体育之都报告”,在尚无顶级国际综合性赛事加持的情况下,上海也能挤进全球第30名的位置,成为中国4个入围60强的城市之一。

  城市红利

  如今的上海,正站在一个承接国际大型综合性赛事的重要节点上。

  去年,《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发布,重塑上海城市定位,从“卓越的全球城市”走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

  但据河海大学区域和城市高质量发展智库首席专家刘奇洪分析,上海定位的四大城市功能均尚未充分实现。特别是在“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上,与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城市相比,资源交易平台的国际化程度尚不够高,影响力有限。

  内外部环境还进一步影响外界对上海的判断。《上观新闻》不久前发文分析,近年来面对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上海这个外向型枢纽还遭受严重的外部冲击,全球资源要素有可能被迫“断流”,产业链供应链有可能被迫“断链”,科技交流合作有可能被迫“脱钩”,有人甚至就此发出疑问,上海的目光是否应该转向国内市场?

  答案潜藏在上海的行动中。今年以来,上海不断向外引资,强化与国际的链接,频频亮出开放姿态。申办国际大型综合性赛事,不失为一个有利抓手。

  不妨把眼光放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1年深圳大运会这两场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上,已成为这两座城市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据调查,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在《2012年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中上升了11位,达到第18位。

  事实上,上海也不乏因大型国际展会而扩大开放的经验。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曾让上海进一步迈开“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并构建了如今上海城市面貌的基本框架。

  当然,上海仍需权衡办赛利弊。但一个积极信息是,国际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因大手笔投入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有了破题方案。

  根据今年国际奥委会公布的结算情况,北京冬奥会实现了3.5亿元人民币的盈余,克服“蒙特利尔陷阱”。此外,针对场馆的“白象效应”,北京奥运会比赛场馆继续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使用,深圳大运中心后续也成为国家田径队等项目的训练基地。

  1924年,第一个全国性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开启了中国人自主办体育的新时代。当下的上海,能否再续体育辉煌,实现城市再次荣耀?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藏那曲市聂荣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据了解,核反应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组建,旨在开展核反应堆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解决核反应堆科研生产和工程实施中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重要技术难题,攻克核反应堆技术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促进新兴技术与核反应堆技术融合。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三家单位组建,面向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系统性解决不同先进核能系统底层的共性基础问题,支撑我国三代核电技术升级,四代核能及新概念新质反应堆技术突破。“高度重视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组建补齐了中核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锋表示,未来,要发挥好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联合领域内各方集智攻关,推动核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成功发射云海二号02组卫星

马斯林: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明和各自的国家利益,当世界面临各种困难时,中国提出和推动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发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合作贡献非常大,也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希望。

第十三届中国合唱协会魅力校园合唱展演“唱响新时代”

中秘自贸协定是我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首个全面的自贸协定。升级中秘自贸协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最新成果。签署《议定书》有利于深挖双边贸易投资合作潜力,为两国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保护和促进双向投资,为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签署《议定书》也体现了两国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的共同意愿和坚定决心,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强烈信号。

中方呼吁安理会尽早就巴以问题采取一切必要行动

进一步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继续保持10万亿元以上,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出后同比增长4.1%。完善资金分配办法,强化激励约束,向重点领域和困难地区倾斜,增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同时,推动地方下沉财力,为基层财政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看好家乡发展 返乡华侨探索都市露营经济新模式

2月28日电 据重庆市纪委监委网站消息,重庆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主任程志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重庆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